觀之形色,可知人品。上焉者,形於色;下焉者,色於形。形於色,就是由內顯外,顯現(形)品味氣質於外表(色),色於形就是由外掩內,掩飾(色)刻意居心於表象(形)。俗諺有云:「有人深緣,有人淺緣」,閱讀深緣的人,如倒吃甘蔗,越來越覺甜美;閱讀淺緣的人,如猛嚼糜肉,越來越覺反胃...
閱讀「人品」之二:
聽之言語,可知人品。形容詞及副詞多者,品味虛華;動詞多者,行動果決;名詞多者,知識淵博。疑問句多者,心無定見,易受蠱惑;否定句多者,堅持主見,不擅合群;肯定句多者,剛愎自用,終將獨行。傾聽者,可納百家之言,決策圓滿,屬賢能領導之流;強言者,或將摒拒善意,或將獨排眾議,勉強充屬幕僚之流,無法堪居大位。
閱讀「人品」之三:
問之信用,可知人品。重然諾而輕功利者,屬上品;量力而為又不利己者,屬中品;輕言然諾者,成則邀功利己,敗則推託寡信,屬下品。在位者,問之信用於其下屬或同僚,多人說其過,相差不遠;不在位者,問之信用於其同僚或上司,多人說其功,難能可貴。信者,人言也!俗諺有云:「留給別人去探聽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閱讀「人品」之四:
切之行止,可知人品。公私分明者,執守中道,行不躁進;公私不分者,見風轉舵,多所背叛;只私不公者,不可委以重任;只公不私者,大多無情;捨私為公者,氣度豁達,人之極品;取公為私者,不足取也,人之下品。人的「行止」是心性累積的自然呈現,所謂「日久見人心」,就是要長期觀察一個人的行止態度,人心自現。
實務觀察
--中醫講求「望、聞、切、問」四診合參,拾之牙慧用之於診斷人品,似有同理之處...把過去交往過的人,共事過的同僚,互動過的學生們(尤其是EMBA學生們),進行抽樣統計,發現「信度」及「效度」都在誤差水準之內...(2011/03/22)
--人生許多事要「有所求」,應「不強求」。有所求者,目標確定,意志方能執著與貫徹。不強求者,預留自己及他人迴旋空間,心存善念而可積福。(2011/03/19)
--中醫講求「望、聞、切、問」四診合參,拾之牙慧用之於診斷人品,似有同理之處...把過去交往過的人,共事過的同僚,互動過的學生們(尤其是EMBA學生們),進行抽樣統計,發現「信度」及「效度」都在誤差水準之內...(2011/03/22)
--人生許多事要「有所求」,應「不強求」。有所求者,目標確定,意志方能執著與貫徹。不強求者,預留自己及他人迴旋空間,心存善念而可積福。(2011/03/19)
--「謹言慎行」的智慧是如此容易理解,但「語言」及「文字」卻是「思想」的叛逆。我們常常都是花大多數的寶貴時間與有限資源去善後一個隨意的小「衝動」。(2011/03/15)
--依各國媒體的高度肯定評價,日本舉國上下對這次震災及海嘯的應對,著實不簡單。能平靜接受挫折與危難,就絕對不是弱者...再次印證老子所云:「守柔曰強」的道理。(2011/03/14)
--現代人比較少在意「稱謂」及其所代表的意義,因此有時難免陷入尷尬或不知是否得體。我學生或同事或業界人士的一些例子如下:
「恩師」--我的親授學生而其思想或人生受我影響者。
「老師」--指導生或上課學生,「師」拉長音表互動較多者。
「老闆」--專門閃我的指導研究生稱之。
「吳老師」--授過課的學生或業界人士互動較多者。
「吳教授」--一般學生或業界人士初次見面者。
「院長」--在我院長任內或卸任後,互動頻繁或共事過的同事或學生。
「吳院長」--在我院長卸任後,仍心存敬意的同事或學生。
「吳前院長」--用於「官方說法」或「政令宣導」稱之。
「老吳」--一些校內外同事的親密稱謂。後面加「啊」表示交情多些。
「吳兄」--一些校內外同事的一般稱謂。
「吳先生」--工商服務或詐騙集團稱之。
「阿成」--目前僅限葉瑞徽及陳正綱兩位稱之。(2011/03/01)
「恩師」--我的親授學生而其思想或人生受我影響者。
「老師」--指導生或上課學生,「師」拉長音表互動較多者。
「老闆」--專門閃我的指導研究生稱之。
「吳老師」--授過課的學生或業界人士互動較多者。
「吳教授」--一般學生或業界人士初次見面者。
「院長」--在我院長任內或卸任後,互動頻繁或共事過的同事或學生。
「吳院長」--在我院長卸任後,仍心存敬意的同事或學生。
「吳前院長」--用於「官方說法」或「政令宣導」稱之。
「老吳」--一些校內外同事的親密稱謂。後面加「啊」表示交情多些。
「吳兄」--一些校內外同事的一般稱謂。
「吳先生」--工商服務或詐騙集團稱之。
「阿成」--目前僅限葉瑞徽及陳正綱兩位稱之。(2011/03/01)
--回覆Carol Wu的公司人才價值理論:y=f(x1, x2, ..., xn),y為公司利益,f為公司治理多變量價值函數,x1, x2, ..., xn為員工。能對公司治理產生最大利益的員工集合都是「好」的員工,不管他是「人才」還是「耗才」。所以,「人才」不全是能讓公司治理產生最大利益者,有時經過公司治理函數的運算結果,有些「人才」員工有可能是公司利益的「耗才」,有些「耗才」員工有可能是公司利益的「人才」。(2011/02/23)
--2011/2/22我在Yi-Hsin Teng的留言:組織管理的「三分之一」理論:1/3有決策力(思考力)、1/3有行動力(執行力)、剩下的1/3就隨便他們打混(但要注意他們的破壞力)。五根手指頭伸出來本就不一樣長短、不同粗細,因為有三分之一的打混,才能凸顯三分之二的能耐...這就是統計學中「常態分佈」(normal distribution)應用於組織管理的真諦...伸出手掌來看看,像不像「常態分佈」的曲線?(2011/02/22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留下您的任何想法及意見,讓我也可以分享您旅行的點滴快樂,任何人皆可以留言沒有帳號的限制,選擇您所擁有的帳號即可...期待您的回應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